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世间万类禀承阴阳两气而生,多少都会有些偏向,孔子特标举一中庸境界,不偏不倚、恰到好处,实际很少有人能做到。
礼记说‘温柔敦厚,诗教也’。温柔敦厚是《诗经》的教化作用。《诗经》是经由孔子编定过的,是以具备了一定的教化作用。后世的诗词未经编选,也不甚符合温柔敦厚的旨意,屈原、陶渊明、李白、杜甫都是横绝千古的大作手,然而他们的诗极具感发力,却不一定有教化力。屈原忠贞不改,自沉于汩罗,杜甫诗沉郁顿挫,最具儒者情怀,在文学上影响至深且远,但却不尽合乎中道,不合中道,便难免有流弊。
据说《乐经》是诗经的配乐,并未单独成书。孔子说乐以发和,乐和诗的精神是谐和统一的。一般来说,诗意温柔缠绵,配乐也必宛转悠扬,诗意激昂慷慨,配乐也当雄健有力。诗中的乐府和词中的词牌,本来都函括了作品旨意,后来曲谱丢失,诗人词家任意为之,同一乐府旧题,内容则毫不相干。同一词牌,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风格。
诗词只有感发力,在文学上不失为好作品,但却失去了教化作用。中夏诗学可谓是源远流长,绵亘四五千年,代有作手,但是唐诗宋词之后,在市井中实际已失其地位,逐渐被话本小说和戏曲取代,只成为士大夫酬答唱和的工具。
明代前后七子虽昌言诗必盛唐,清朝也出现词学复兴,在世俗中的影响力却甚为薄弱。远不能和唐诗宋词相比。
白话全盛之后,文言和诗词几乎都寿终正寝。顾名思义,文言就是文章语言,白话就是明白如话,相传文言是孔子所作,‘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’,这个‘远’并非单指流传后世,更是指广阔地域而言的。
中夏自秦汉一统之后,书同文,行同伦,然而却未能做到言同语,一是疆域广大,二是地形复杂,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。
近世学者提倡言文一致,又说‘我手写我口’,实际是绝无可能的。古代虽有官话,大概范围不会太大,贺知章‘少小离家老大回,鬓毛已衰尚且乡音未改’,而且很多方言土语是约定俗成,和文言发音差异颇大,甚至无法判定有无其字,又何笔之于书。虽然有一些作家尝试用方言写作,这在通俗小说中并不鲜见,《水浒传》、《醒世姻缘传》都颇具方言特点,然而也只是带一点方言特色而已,方言在人物描写上虽有一些优势,却非异域之人所能共喻,反而增加阅读的难度,使作者受众狭小,《海上花列传》便是一例。
况且中夏的方言土语极多,揆其大端,不下十数种,小的差异更难计算。将一种方言定为范式,同样会造成勾通的困难。所以言文一致,我手写我口之类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。
当然为了统一语言起见,各国都会将一种流通最广的语言定为官话。所谓言文一致,只是用这种官话写作而已。
所谓白话并不是指的方言土语,而是明白如话罢了。大约诸夏有了共同的文字之后,渐渐便产生了文言。这种文言剔除了方言土语,每个字的形、音、义都有比较稳定的范式。讲求这些范式的学问就叫做小学,分而言之,则为文字学、音韵学和训诂。
大体说来,文言又有两种文体,一为散文,一为骈文,散文长于议论,骈文注重修饰,到了齐梁之际,骈文风行一时,争奇斗艳,内容空洞,直到中唐时代,才有韩愈、柳宗元出来提倡古文,宋朝又有欧阳修、苏轼等人踵继之,遂使古文复盛。
其实不管诗词还是文章,不同的作家总有不同的风格面貌,这跟作者的性格和志趣有关。诗词文章只有好或不好,没有死活、新旧之类的分别。
近世启蒙思想家提倡白话,这是大势所趋,但是挖空心思抨击古代文学诗词,斥之为旧文学、死文学、贵族文学,这就未免危言耸听,不尽不实了。
其实中夏的文学丰富多样,作者会根据自己的志趣和体裁选择语言和风格,白居易要让七十老妪听得懂,风格自然要通俗一些,韩愈、章太炎学问博大,不避奇字、险字,这也无可非议。
‘曲高则和必寡’,市井的话本、小说、戏曲要算最为通俗的,柳永的词有凡有井水处皆有歌者的声誉,他的词在宋词中要算颇为风俗的。
然而白居易的诗,柳永的词也未必人人都能读懂,这跟一个时代的智识程度有关。为了启蒙的需要,文人学者自然有必要创作一些通俗普及性的作品,然而一味迎合受众只能济一时之急,必不是长久之计,反而会削弱作品的价值。
民间向来有很多艺术形式,随着时间会自然沙汰,原因是多种多样,缺乏受众往往是一重要原因。文艺作品虽不一定有教化作用,很多艺人为了生计,会有不同程度的迎合受众。但是文艺作品自古就是普及智识的重要手段,中夏的戏曲、小说颇有劝戒的功用,宣扬因果报应、惩恶扬善的观念,往往以喜剧收场。有些学者认为喜剧缺乏感染力,不如悲剧震撼人心,这种问题涉及风俗和心理,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。
今时的白话便是以通俗小说为范式,和口语即方言土语还有相当的差距。将方言土语写成文章虽然行不通,今人却反其道而行之,用官话来消灭方言,此举甚属无谓,方言鲜活的表达能力是官话不具备的。
有些文言中弃置不用的字反而在方言中流行,只是世人并不察觉罢了,这也可见文字语言并没有新旧之分,不过是一种使用习惯罢了。
当初白话诗和白话文势挟风雷,一举夺得文言诗词的正统地位,今时白话文已大得成功,白话诗却日渐尴尬,这也是时势使然。
白话在智识普及上却有优势,虽然做不到方言土语那样,到底推行了官话。诗却不然,诗三百和乐府虽说多出于劳人思妇之手,却经过文人润色才得以流传。自从屈原作《离骚》之后,诗人成为极高的声誉,素来受文人的尊崇,经过唐诗宋词的高峰,更和小说、戏曲分道而驰,一则传播于市井之间,一则成为文人的精诣,易学而难工,本不易为。
白话诗剽窃西洋诗的皮毛,不但和古诗词关联甚少,也未能继承西洋诗的范式,本来就是一个怪胎。而且诗词的主要功用是传情达意,古人称,‘唐诗主情,宋诗主理’,虽然是笼统之谈,唐诗注意言志抒情,宋诗喜欢说理,也确有此种倾向。人类总是情感先发达,之后才是理智。
但是理智之人便少些趣味,宋诗虽是唐诗之发展,在这方面确实大为不如。白话讲究的是明白如话,这在说理议论上有其长处,在感情传递上就没什么优势了。
文学语言作为一种艺术,往往有独特的美学特征,是以不管是西洋诗的转译,还是古诗词的转译,都会破坏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。
所以一涉及到这两方面,转译便会出现很大困难。前贤曾说,最好的翻译应该是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来创作。
其实一些理性发达的作品,像小说和论著,只要意思转译准确,还影响不大,诗词、戏曲之类的韵文,在传情达意上就非常困难了。一种语言的词汇合辙押韵,转译成另一种语言必不能恰好也合辙押韵,除非在揣摩原著的基础上自为创作,否则必然是邯郸学步,不忍卒读。
白话文和白话诗一成功一失败,皆有其深刻的根源,并非人力所能成就。
仙界道术昌明,讲究还政于民,君主时代还要择选保傅严格教导储君,政由民出,自然也需要一番启蒙教育。
启蒙教育的关键是理智的发展,孟子说,‘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’,规矩绳墨就是道德律法,‘巧’则是理性思考,这当然很难。
理性思考就需要知道为什么,而不单是如何做。所以绝不能一味的迎合受众,否则只会适得其反,流于迷信。
…………
诗词、文章、音乐之所能夺人心魄,感人至深,便是因为其中皆暗含神理,非常人所能窥测。
当渣男拿了白月光剧本(快穿) 公主百般娇 轻狂女帝,陛下别跑 大佬她沉睡好多年 甜妻指令:老公,要抱抱! 新来的转学生强到炸裂 [综英美]当玩家成为蝙蝠崽后的搞事日常 重生之诱捕男神 遇见浓情 如何给善逸当妈 被仙道第一捡走后 当勇者转生成为魔王 穿进漫画后我拯救了男主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[历史直播]] 我的前任是上神 枕边姝色(重生) 是津岛,不是五条! 田园乞丐婆 在武侠世界当王爷 名门金婚:秒杀冰山总裁
余庆阳一个搬砖二十年的老工程,梦回世纪之交,海河大学毕业,接老爸的班继续搬砖。用两辈子的行动告诉老师,搬砖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!是我命中注定要搬砖已有两本百万字完本书超级村主任最强退伍兵,可以放心入坑!大国工程书友群,群聊号码492691021新书重生之大国工匠...
一朝重生,亲爹从军阵亡,亲娘病死,留下体弱的弟弟和青砖瓦房几间。无奈家有极品亲戚,占了我家房还想害我姐弟性命!幸得好心夫妻垂帘,才有这安稳日子过。偶然山中救得老道一位,得其倾囊相授修得一身好武艺。骤闻亲爹消息,变身潇洒少年郎,入了天下闻名的孟家军,立军功当将军,可是那个总阴魂不散的小王爷是要搞哪样?虾米?威胁我?...
甜宠无虐+日更+萌宝+智脑一个大佬和重生来的小媳妇甜蜜日常!一个娱乐小透明凭借智脑逆袭成超级影后的故事~...
朱慈烺此贼比汉奸还奸,比额李自成还能蛊惑人心!闯王李自成立马虎牙山,遥望东南,感慨万千。慈烺此子忤逆不孝,奸诈凶残,简直是曹操再世,司马复生,让他当了皇帝,全天下的逆贼奸臣刁民一定会想念朕的!大明崇祯皇帝于明孝陵前,痛哭流涕。我冤枉啊!我洪承畴真的不是朱贼慈烺的内应,我对大清可是一片忠心啊!大清兵部...
男人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里包括服一次役,当一回特种兵,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人交手。还有,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次青春,为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拼一次命。这些,庄严都做到了。(此书致敬每一位曾为国家奉献过青春,流过血洒过汗的共和国军人!读者群号764555748)...
...